若跟随小幅涨价必定会让企业利润受损,大幅涨价则有可能让出市场份额。
公司组件业务形成了很强的品牌和渠道优势,2020年公司组件出货24.53GW,全球排名第一,组件事业部实现收入362.39亿元,同比增长148.72%。2015年,隆基率先使用金刚线切割技术,随着金刚线切片技术的成熟及其余单晶厂商的跟进,单晶硅片切片加工成本大幅下降,进一步降低单晶硅片与多晶硅片在价格上的差距;2016年隆基率先推广单晶PERC高效电池技术,一举将单多晶电池效率差拉大至3%,单晶硅片性价比凸显,逐步取代多晶硅片成为市场主流。
组件业务对公司业绩贡献力度持续加大,迎来丰收。国外平价上网刺激国外装机快速增长。据IRENA(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数据统计显示,全球光伏平准化度电成本从2010年的37美分/KWh降至2020年的9美分/KWh,光伏发电成本已经降至燃料发电成本区间,部分国家已经实现平价上网。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碳中和政策支持下,未来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14.96%~19.88%。2020年,公司实现单晶硅片出货量58.15GW,其中对外销售31.84GW,同比增长25.65%,自用26.31GW;实现单晶组件出货量24.53GW,其中对外销售23.96GW,同比增长223.98%,自用0.57GW。
三氯氢硅占到多晶硅生产成本的27%左右。考虑隆基股份作为光伏行业单晶硅片及单晶组件龙头企业,在产能、产量、出货量和核心技术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参考可比公司平均PE,给予45倍估值,对应股价为125.1元。虽然订单违约的量不是很大,但公司法务天天都在处理违约的事情。
该负责人认为,今年硅料的供应和组件消费端是平衡的,甚至硅料还要略多一点,硅料紧缺显得十分突出的重要原因是,硅片环节涌入了众多新的参与者,大量的硅料被消耗在了中间环节做产品测试之用,当然,也不排除贸易商少量囤货的因素。一家头部光伏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e公司记者采访时指出,硅料涨价是一种短期行为,并非理性的、常态化行为。据该人士透露,有的小厂为了尽可能地拿到硅料进行生产测试,已经把硅料现货价格抬高到23万元/吨的水平。去年以来,光伏行业百亿元级别的扩产项目频频登场,双碳目标的提出也进一步撩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同时还建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调查多晶硅、硅片企业是否实质上存在协调一致涨价,是否存在哄抬物价等行为。爱旭股份建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尽快联合约谈通威集团、新特股份等重点企业,并立即将产品价格恢复到今年4月24日之前的区间。
上市光伏企业在一轮轮的融资中股价不断被推升,让融资、扩产、股价上涨的循环游戏得以延续,人人都成了这场资本盛宴的得利者。无独有偶,位于宁夏的宝丰能源(13.420, -0.29, -2.12%)也被传出计划在银川郊区投建6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这就很像博弈论里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只有合作才是行业效益最大化的路径,但拒不合作只会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目前组件1.8-2元/W的价格,部分运营商已经开始推迟或暂停装机,未来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传导至下游,需求将大幅走弱,我们认为硅料价格有望在四季度回落,但由于硅料供给在2022年才会释放,其价格将维持相对高位。
现在很多观点认为光伏已经十分内卷,上述囚徒困境正是行业内卷的表象之一,而内卷的另一大表象就是垂直一体化的盛行。公开举报另有隐情在举报材料中,爱旭股份指出,今年4月开始,通威集团永祥股份觉得多晶硅价格月度定价上涨太慢,拿出少量多晶硅料每周邀请部分企业竞标,周而复始地推升价格快速上涨;周定价实施仅一个多月,多晶硅价格就飙涨37.2%,硅片价格飙涨23.5%。现今硅料短缺固然是一方面,但硅片龙头携货自重,最近几个月以来,调价频率从一个月一次增至每半个月一次,上游施压中游,而中游又向下游施压,一旦有一天压力传导玩不下去了,恐怕又会迎来一场雪崩式的价格断崖。或许,这是一个好的主意,但在实践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大企业、小企业,各方要承担怎样的行业责任都有待进一步理清。
前述受访的企业负责人也持类似观点,现在要关注硅料什么时候出现拐点,如果到了七月份,硅料价格还下不来,那么今年全年可能就维持高价了,市场需求也会相应的萎缩一些。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多晶硅价格从2017年末的14-15万元/吨跌至2020年上半年的5-6万元/吨,不少落后产线遭遇关停,甚至头部企业也处在微利的境地。
硅料价格的上涨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然而,眼下的风光同样吸引了不少跨界玩家,一场新的危机正在酝酿。过去,硅料制造商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随着江苏润阳的投资落定,宁夏有望成为新的硅料生产基地。
谈到当前行业的窘境,江维向记者表示,硅料全年供需依旧偏紧,但硅料价格下半年将加速见顶,拐点因素就是下游需求的负反馈过程。记者联系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试图进一步了解协会关于此事的看法,协会方面表示,对产业链价格的事情,不方便接受采访。面对产业链价格的上涨,央企国企的态度是一个重要变量。值得一提的还有硅料环节的技术更迭,去年以来,保利协鑫开始大范围推广颗粒硅,并且已经获得了中环、上机数控、晶澳等厂商认可;据悉,相比现有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多晶硅,颗粒硅具有更低的碳排放和成本优势,两者之间的比拼还有变数。其中,新特能源拟在包头投建20万吨多晶硅项目,保利协鑫拟投建30万吨颗粒硅,而东方希望计划在宁夏投建年产25万吨多晶硅项目。垂直一体化布局的基本逻辑是企业为了保障自身供应链的安全,亦或者是为了吃干榨尽全产业链的利润。
然而,对每一家企业最优的解合起来并不构成行业整体的最优解。由于部分企业抢跑一体化布局,这使得原先与其有采购关系的专业化厂商不安全感倍增,一旦对方断供岂不影响我的生产?于是,过去专业化布局的光伏企业也越来越向着全部或者部分垂直一体化布局的方向发展,通威股份、中环股份(28.750, -0.83, -2.81%)等皆是如此。
在这样的逻辑下,单独一家企业都没有改变行业的力量,但企业又不得不被裹挟着向前走。牛新伟向包括证券时报e公司在内的媒体表示,去年签的订单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客户愿意接受重新谈判定价,或是同意延期发货、寄希望于三四季度产业链价格出现松动。
然而,光伏玻璃的命运已经验证了疯狂背后必然是一地鸡毛。记者注意到,6月8日,石嘴山市政府与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江苏润阳)签订投资协议。
硅片龙头企业长期把持着该环节超过30%的毛利率,这才吸引了众多新资本入局。明年还好,硅料产能释放不出来,但后年的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青海丽豪成立于2021年4月,计划总投资180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一期投资45亿元,计划于2021年7月动工,2022年12月建设完成。丢标或许还是小事,更令一线企业苦恼的是,去年低价中标的订单要如何交付
今年SNEC展会期间,日托光伏带来了基于166电池的660W组件(210片半片电池)和590W组件(189片半片电池),向行业宣告:大功率并非大尺寸电池的专利,166电池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大舞台。选择MWT技术,一方面是因为此类组件输出功率更高、发热更少、温度系数更低,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无趣的同质化竞争。
他进一步指出,这两款组件实现了目前市场上166组件量产最高功率,发挥166尺寸的最大潜力;同时,三并联设计下相较18A电流大尺寸组件,产品内工作电流降低37%,达到电压与电流的最佳配比,热损失更小,组件工作温度更低,产品更加安全可靠,系统发电能力更强,特别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其超高功率和电参数的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BOS成本,为用户带来更高收益。到目前为止,能做到大规模(GW级)量产MWT组件的只有日托光伏。
从2012年创办日托光伏时起,张凤鸣就在努力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犹记得,上一年SNEC展会,笔者与张凤鸣博士交流时,一致认为MWT已经成为日托光伏最好的标签。
与此同时,日托光伏还推出了最高功率700W、转换效率22.8%的MWT+HJT组件。对日托光伏而言,这可以称为阶段性胜利,但对MWT技术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张凤鸣表示,从今年展会来看,N型电池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日托光伏自然不落人后。他强调,我们并没有站队HJT,事实上MWT技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与其他技术完美叠加。
张凤鸣当即表态,要加大产品推广力度,让MWT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同样温度条件下,MWT组件可以提升发电量2-4%,从而提高电站收益率。
需要指出,日托光伏并不是一家因循守旧的企业。类似地,提到590W组件,多数人最先想到的都是182电池78片版型。
与常规的PERC电池相比,日托的MWT+PERC电池组件减少了约3%的正面遮光损失,提高电池转换效率,降低组件串联电阻,从而提升组件输出功率。MWT,全称是metal Wrap-through(金属缠绕穿透),其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在电池上设计贯穿电池片的孔洞,用导电浆料将这些空洞填充并引到电池的背面,背面的相应区域与背电场进行隔离。